月刊重溫: 2024年3月

窩居/蝸居/禍居

第二期 Vol. 2

撰文

  當我獲得工作機會後,隨即找住處搬出,畢竟住在親戚家感覺是寄人籬下的,無法自由自在地生活,總是覺得打擾了人家。於是在網上搜尋租盤,但不是租金太貴,便是地點不理想,又害怕受詐騙或遇著惡房東。惆悵了一段時間,最終透過朋友介紹,租到合心意的房子。

  那是在地下室其中的一個小單位,可說是加拿大的「劏房」,但有獨立睡房、廁所浴室、廚房,連同洗衣乾衣機,優點在於不需跟別人共用,並且家俬電器全包,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更重要的是房東夫婦是基督徒,他們待我如家人,不時送上水果、零食,又提供在加生活的資訊。我很感恩能夠尋得如此理想的窩居,使我可以在這裡安定下來。

  相反,我幾位朋友的租屋經歷卻強差人意。有的在三年內搬家五次,因為居住環境欠佳,公共交通不便利,或屋主要賣房子。有的常遭房東投訴,噪音太大,用電過量,甚至以噪音為由,限制友人在早上8時前及晚上11時後不可洗澡。此外,房東更經常監控友人的日常活動,侵犯其隱私,使友人活在惶恐不安中,但因為不捨得所付的押金而強忍至今。

  作為新移民,首要應付的是兩餐一宿,這是生存的基本條件。我們期望的不只是「有瓦遮頭」,而是舒適、安穩的住處。奈何,這裡的租金暴漲,選擇有限,被迫降低對住所的要求。眼見及耳聞一些新來到加國的人士,尤其是單身的年青人,由於資金有限,迫於跟異性室友合租,有的跟室友合不來,常引起矛盾衝突。有的則住在交通不方便的地段,上班上學的車程逾一小時。若遇著無良、奇葩房東,更是苦不堪言!

  這種住處能稱得上「家」嗎?「家」是讓人可作棲息之處,是安全的,能自由自在地活動,不受騷擾,隱私更是受到尊重。在異地他鄉要找這樣的「家」實在不容易,有時不禁會問︰何處是吾家?難怪讓新移民衍生返回老家的念頭。

  我在這裡生活體會了「識人好過識字」,就像租屋這事,透過朋友介紹的居所比較有保證。若參加教會,得到的幫助更多,聽聞一些教會為新移民作出多方的支援,例如送出二手家俬電器,舉辦在加生活的講座,提供實用資訊等。所以,身在異鄉並不孤單,不少人總會在你有需要時伸出援手的。

備註:
  加拿大的房屋租賃法律比較保障租客,故在租賃上遇到不公無理的情況,可向相關部門及機構咨詢或求助。誠然,屋主和租客理應是合作夥伴,互利互惠,我們也不應成為租覇或惡租客,使房東成為苦主。

BC省專門監管和處理房屋租賃問題的部門:RTB(Residential Tenancy Branch)
熱線電話號碼:604-660-1020 / 1-800-665-8779(支援超過200種語言,包括國粵語)

租客資源及咨詢中心 TRAC(Tenant Resource Advisory Centre)
熱線電話號碼:604-225-0546 /(免費長途熱線)1-800-665-1185
網址:https://tenants.bc.ca

撰文:@hkbobo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