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一:「兩個孩子,哥哥8歲,妹妹5歲,哥哥對妹妹特別粗魯,但是對別人家的弟弟妹妹都很溫柔。比如他想妹妹聽他的話,當妹妹不願意時,他就會用比較粗魯的行為,強迫妹妹聽他的話。踹妹妹,踢妹妹。該怎麼引導哥哥溫柔的愛妹妹?」
個案二:「姐弟相差5歲,關係很不好,姐姐現在八歲,常常會把弟弟弄哭。弟弟拿了她的東西,或是不小心踢到她碰到她,姊姊都會加倍打回去。弟弟就會大哭,家裡老人看到就會吼姐姐。弟弟自己玩,姐姐也要去搞破壞。在又哭又鬧的情況下,作為媽媽,情緒也非常崩潰。今天就非常大聲地吼了她。媽媽吼的時候她也是在哭,哭得更厲害。但媽媽自己並沒有後悔自責的感受。她回想自己的父親,也是這樣吼她。似乎到了現在,她才釋放這個情緒。她感到這一點很糟糕,不想女兒也像她這樣。不知道要如何調整自己。」
有沒有見過類似的情況?怎麼辦?我們都希望家庭愉快,兄弟姊妹彼此相親相愛,和平相處。
就像我們去找醫生,他會問我們「病史」。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症狀,之前發生什麼事等等。兄弟姊妹之間不和,也是一樣,我們要先了解這「症狀」,之前發生什麼事情。也就比較可能幫助我們處理問題。
例如,個案一:你看見這個家長的描寫嗎?哥哥對妹妹很不溫柔,但對其他的人卻是溫柔。那表示什麼呢?表示這個哥哥對自己的妹妹有一些特別不高興的地方。為什麼會特別不高興呢?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在他還未懂事的時候,妹妹的出生,讓他覺得受了一些虧損。他可能忘記,但是這些印像在他心中,令他覺得不喜歡妹妹,因為是妹妹讓他受到虧損。可能是他覺得妹妹出生之後,爸爸媽媽對他的愛減少了,或是他覺得,妹妹出生之後,其他的人的注意力都在妹妹身上,而忽略了他。或者他覺得有了妹妹,父母總是偏待妹妹,告訴他妹妹小,你要讓妹妹。諸如此類的事情,叫他不愉快,讓他覺得他為什麼不快樂,是因為妹妹的出生。如果妹妹沒有出生的話,他就得到父母所有的愛,所有的注意力。父母未必會要求他要特別禮讓妹妹,但這是常常見到的情況。因為一般父母親,不會察覺到小孩子的感受。所以當第二個孩子出生之後,他們可能會不經意忽略了大的,而這並不是父母故意的。
例如小嬰兒需要多一點時間照顧,那麼當然就會給他多一點注意力,因此大的會感覺到被忽略。覺得以前爸爸媽媽什麼都是以他為先,現在好像不一樣了。舉個例子,有了小嬰兒,爸爸媽媽,一定很忙。特別是媽媽,生了孩子,身體已經很累了,還要照顧孩子。有時候小嬰兒不睡覺,大人便不能休息,會很累。例如,我們有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八個月,每天傍晚的時候,就會哭幾小時。我們都不知道什麼事情發生,總之他就是要抱,而且要抱直的姿勢,才不哭那麼多,所以只好一直抱著他!類似的個案,有個小妹妹也是常常哭,爸爸媽媽也要一直抱她,好不容易小妹妹睡著,此時哥哥跑過來要媽媽跟他玩,卻又把小妹妹給吵醒了!媽媽自己累得不得了,剛想要休息一下。結果,妹妹剛睡著,哥哥卻把她吵醒了!媽媽若因此情緒不好,也就可能會怪哥哥。你想這個哥哥有什麼感受呢?他一定會怪妹妹!「以前媽媽都是陪我玩的,但是現在媽媽還要罵我,還要怪我!」這一類的事情是常常有的。
如果我們不知道原因,就只會處理症狀。就是他們現在在吵架,只處理現在的「吵架」。就像發燒,如果我們不知道為什麼發燒,我們只用退燒藥。我們沒有意識到病因。燒退了,暫時好像沒事,但是病還在!如果我們沒有處理病因,我們就一直有病,還會一直發燒!該怎麼辦呢?
用心了解哥哥,聽聽他的感受。他可能自己也不知道,但當你用時間跟他交流,你可能會感受到他為什麼特別不喜歡妹妹。如果是上面提到的可能性,父母親則要花多一點時間在哥哥身上,跟他談話,帶他去玩。特別是帶他一個人去玩。一般來講,玩的時候,心情比較輕鬆,比較容易將他的感受告訴你。先讓哥哥體會到父母的愛,之後,在適當的時候,讓哥哥知道你愛他,並且跟愛妹妹一樣。妹妹出生是讓家裡多一個可以愛的人,但你對哥哥的愛並沒有減少。
如果我們常常跟哥哥交流,不要先怪他,而是要存著要了解他的感受,然後給他了解到父母親的愛,感受到父母親了解他,父母親願意他成為一個可愛的人,溫柔的人,幫助他知道怎麼樣愛家裡的每一個人。
當然,這個個案裡面的哥哥,已經八歲。過去可能有五年的時間,他覺得受到虧損。他心裡的不愉快,需要時間醫治。所以,可能他需要五年的時間來醫治他覺得的傷害。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不要放棄,我們要忍耐。了解自己過去忽略了他,不了解他,所以現在他需要醫治的時間。因此不要心急,要繼續的忍耐。「愛」的一個重要的行動,就是忍耐。忍耐的意思,就是可以接受刺激。世界上有很多的刺激,因為這個世界並不理想,所以愛的行動是需要忍耐,承擔刺激。要不然,我們的愛,沒有辦法表達出來。(待續)
撰文:蘇緋雲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