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與守則

撰文

  我曾參加一個靈命塑造營,營會的重點是教導大家學習「靜默、獨處」。營會中,我隨著大會的安排,遵守大會設定的規條而一步一步的跟隨,在末後一個環節,很多弟兄姐妹都踴躍分享自身經歷,在靜默獨處中有神既甜美又充實的感受。

  在營會中,我跟著大會所教導的方式和步驟,很容易便感受到平靜安穩的心態,更體會經歷神臨在的美妙感覺。在營會中,我還發覺一樣有趣的事並得到啟發,就是看到所有公眾聚集的地方,都張貼一張「守則」告示,內容是十二項應遵守的生活守則(12 Rules you can live by):

  1. If you open it…, Close it.
    假如你把它打開 ,你就要把它關好。
  2. If you turn it on…, Turn it off.
    假如是你將它啟動,你就要負責關掉。
  3. If you unlock it …, Lock it.
    假如你把鎖著的東西打開,使用後要把它鎖上。
  4. If you move it…, Put it back.
    假如你移動過的東西,要把它放回原位。
  5. If it belongs to someone else and you want it…, Get permission.
    假如是屬於別人的東西,使用前,請先得到物主的同意。
  6. If you borrow it…, Return it.
    假如是向他人借用的,就要還給人家。
  7. If you don’t know how to operate it…, Leave it alone.
    假如你不會操作這機器,就不要使用它。
  8. If you use it…, take care of it.
    假如你使用這物品,就應小心使用。
  9. If you break it…, Repair it,
    假如是你損毀的東西,你就有責任把它修理好。
  10. If you can’t fix it…, Call someone who can.
    假如你不懂修理,就請人幫忙。
  11. If you mess it up…, Clean it up.
    假如是你弄髒了,就要把它清理乾淨。
  12. If it will brighten someone’s day…, Say it.
    假如你能說令人平安喜樂的說話,就請說吧!

    我覺得這些「守則」很有用,因為在營會中使用各種物件的人太多,實在無法一一告誡,現在寫下基本守則,讓大家知道並遵守,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4項「物歸原位」、第11項「弄髒的地方應自行清理」和第12項「你能說令別人平安喜樂的話,就請說吧!」其實每項守則都有很好的提醒作用,惟我對以上三項印象特別深刻。離營後,我還經常自我提示遵守。

      看到這十二項守則,我覺得父母也可以應用在教導孩子的身上。父母經常埋怨孩子不負責任,不夠自律,將玩過、用過、穿過的物件隨處一扔,吃完的碗碟就放在桌上或床邊,也不主動放回廚房或放回原處。父母天天說,孩子還是照舊不改。也曾聽一些年輕人抱怨,父母天天教訓的碎語都變成了噪音;孩子一聽到噪音就顯得不耐煩,甚至打消要聽從的念頭。他們的理由似乎很不合理,但是我也試過被老邁的母親嘮叨,確實有「我偏不做」的意念和舉動,甚至她愈要訴說,我就愈是不做的晦氣。相反我看到那張貼的守則告示,卻有一種願意遵守的意願及行動。

      上述十二項守則只是一個參考,父母可以按照自己家裡的實際情況和孩子的行為,思想能教導或提醒孩子有怎樣的行為表現,便嘗試運用這些「守則告示」,讓孩子遵守並養成習慣,相信令父母頭痛的管教問題便會逐漸減少。經驗告訴我,父母對教導孩子感到困難的地方,基本上都不離開以下三類問題:生活習慣、學習問題、品格德行等;家長要消除子女有這三類問題的基本方法,就要他們經常操練而慢慢養成習慣,經過潛移默化,便會建立良好的品性和學習態度。這種「寫出來的指導──守則告示」,正好有這作用,就像圖書館、學校實驗室,或是游泳池的使用守則等。各位爸媽不妨試試看,自擬你們的「家庭守則」。

撰文:朱素英
作者簡介:朱素英,多倫多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