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然放手

撰文

  當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孩子們通常都會有突然間長大了的感覺。在我二十歲那年暑假,妹妹和我剛好有機會嚐嚐父母不在身旁的滋味。我心想,他們只是離開這麼短的時間,我要做的事應該像慣常般沒有多大分別,自己可以應付得來。那個時候,我對於自己的能力好像有點過份自信。父母不在家,我們每天還是一樣要自己起牀,自己帶好所需的物品而準時出門;不過要妹妹和我一樣準時,原來也很不容易。

  暑假期間,除了自己要選讀一門暑期課程外,還要負責夏令營,一切都要自己處理。我和妹妹要做的事情也許和平時都一樣,可是沒有父母在旁指導提醒,感覺就是不一樣。一方面怕自己忘了要做的事,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做得不好。當很多事情要同時一起處理時,爸爸媽媽又不在身邊,總讓人感到有點惶恐,也很有壓力,完全不是自己原本以為會很自由那回事。

  不過我要感恩的是,妹妹好像比以前懂事多,她可能知道父母不在家,也知道我這個做姐姐的辛苦,所以凡事都比較合作,我們的溝通也比以前更有默契。那個暑假要做的事情雖然很辛苦,但是我也深知道這是學習的好機會。學習了甚麼呢?除了學習獨立、自己安排時間和處理事務外,最重要是我深深體會倚靠上帝的重要,並經歷神的供應是永遠足夠的。

  有時候,讓子女獨自生活一段時間(當然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和安全),對孩子的成長絕對有良好的影響。不過父母讓小孩獨立前,一定要給他們足夠的訓練,也要讓他們知道,遇上問題時可以找誰幫忙。家長離開孩子,心裡一定很不踏實,不過只要有足夠的訓練,適當的準備,就不用過份擔心。

  讓孩子利用家長不在身邊的時機,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處事的能力。家長平時可以讓孩子先試試獨自留在家中(超過十二歲),然後讓他們嘗試獨自外出(需要先訂好守則),甚至鼓勵他們參加學校的露營,或家長認識的機構所舉辦的宿營等。那麼,家長有要事需要渡假或公幹時,就不用擔心孩子是否能夠照顧自己了。還有,父母一定要對孩子們有信心,就好像我爸爸媽媽對我們很有信心,我們才有足夠的支持與鼓勵作出嘗試。最重要是不要忘記把孩子交託給上帝,常常為他們禱告。

撰文:簡卓琳
作者簡介:簡卓琳,多倫多大學文學學士,Tyndale University教育學士,多倫多大學教育碩士、TESOL國際英語教師證書。有多年教授及統籌「情緒智能」(EQ)、「專注力」和「品德培育」的兒童課程,並參與編寫教材。曾任教小學、初中數學及兒童國語會話課程。先後為「天倫樂」及「親子雙月刊—加油站」撰寫文章。現職多倫多教育局公立小學教師。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