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與苦難是信仰的試金石

撰文

  當我們面對人生中的苦難時,常常會問:「為何世上會有苦難?」以及「神為什麼不即時介入拯救?」這些問題反映了我們內心的掙扎與對神心意的渴求。在聖經中,我們看到無數信徒歷經試煉與痛苦,然而他們依然保持信心,相信神的主權與旨意。

  事實上,世上為何會有苦難,是一個自古以來就困擾人類的哲學與神學命題,也是基督信仰中一個經常被提及的議題。苦難不單是人類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往往是信仰挑戰中的核心。對基督徒而言,這問題關涉到神的本性──祂既全能又全善,為何會允許苦難的存在?

常聽說的苦難多而又多

  事實上,基督徒也會經常聽到關於苦難的故事,一個接著一個。為什麼一位年輕熱心愛主的人,在壯年早逝?為什麼一對在教會熱心事奉的年輕夫婦,第一胎流產,第二胎又死產?為什麼一對即將要主領佈道會的愛主夫婦,在途中發生車禍,當場喪命?為什麼一位深受上帝重用的佈道家,面對自己雙目失明的女兒,屢次按手祈求,卻未見神蹟醫治?為什麼一位忠心事奉主的傳道人,在講道時突然中風倒下,最終臥床不起,幾年後更與世長辭?為什麼一位女宣教士被綁匪綁架、殘忍殺害?又為什麼一支短宣隊,在前往小鎮宣教途中發生車禍,竟無一人生還?這些悲慘的例子似乎無止境。

  即使基督徒自身的經歷未必如此極端慘痛,但面對苦難時,也會感到困惑,甚至不禁心生質疑:為什麼上帝不公平?為什麼祂不垂聽他們的禱告?他們有時甚至懷疑上帝是否仍然充滿慈愛。

歷練苦難的不一樣生命

  一位基督徒經歷了癌症的折磨,治療過程非常痛苦,但在這段時間內,他學會更多依賴神,並在信仰中找到了內心的平安。而這類經歷,在教會中的見證常常被提到,許多人在困難中找到了更深的信仰力量。

約伯經歷了信心的成長

  聖經中的約伯,經歷了極大的痛苦,包括失去家人、財產和健康,但他最終在神的安慰中,經歷了信心的成長,這是苦難中成長的例子。

  「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一21)

  這一節經文,揭示了約伯在面對極大痛苦和損失時,仍能表達出來的深刻信仰與順服之心。這句話的背景,是約伯剛經歷了一連串的巨大災難,失去了財產、子女和僕人。他的反應並不是抱怨或咒詛神,而是以敬虔的態度,表達了他對神的信任和順服。這節經文雖用簡短的筆觸來表達,惟卻蘊含著豐富的神學意義與人生智慧。

屬靈的寶訓

  《約伯記》第一章的核心信息:信仰的真實性,不依賴於外在的祝福,而是在面對試煉和失去時,依然堅持敬畏神和順服神的主權。

  基督徒在實際生活中,應學習像約伯一樣,無論在順境和逆境中,都依然敬拜和信靠神,並且不被外在環境左右其對神的信心。

  約伯的試煉,不僅展示了他的信心,也啟示了屬靈世界中的一個重要原則:真正的信仰在試探中顯露無遺。神允許試探臨到人,不是要毀滅人,而是要試煉人的信心,讓人更加認識祂的主權與恩典。

  因此基督徒在面對試探和苦難時,更應保持對神的忠誠和敬畏,即使外在的祝福和保障全然消失。

信仰的反思

  不少人生活一切順利,事事如意時,便認為上帝「很靈驗」,值得繼續信靠;但當逆境來臨,而祈求未得應允,他們的信心往往便會開始動搖,甚至選擇放棄信仰,尋求其他宗教的「庇佑」。這解釋了為何「財富福音」和「成功神學」,自古以來總是備受追捧。

  試想如果信靠上帝就意味著一生平安順利、財源滾滾、生意興隆,並且也不會經歷任何苦難,那麼,根本不需要傳福音,人們都會爭相來信耶穌。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無論是哪種宗教,絕大部分的信徒,都是為了尋求平安和順利而信奉。請問你呢?你當初信主時,是否也是因為期盼病得醫治、家人平安、事業順利,才來到上帝面前?

  的確,許多人是因為經歷了上帝的醫治與祝福,而相信了耶穌,但這並不應該是基督信仰的根基。

  約伯的故事提醒世人,真正的信仰,超越了現世的祝福與苦難。而基督徒的敬拜,更應建立在上帝的主權和榮耀之上,而非因為祂能滿足你的需求。這樣的信仰,才是真正經得起試煉、立於不敗之地的信心。

撰文:陳振華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