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港兩地保險大不同

撰文

  無論您身在香港還是加拿大,各類型保險產品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財工具。這些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管理風險、保障資產、傳承財富。保險提供了在不可預見情況下的財務保障,而理財則幫助實現長期財務目標,如退休、子女教育和節稅(省稅)。


  此外,兩地的保險產品有明顯差異,這主要是基於保險法例、稅務考慮和市場需求。


  例如在人壽保險方面,香港的定期壽險(沒有紅利和現金價值)只能保障到85歲,需要每年或每5年調整保費。加拿大的定期保險則可保障至100歲,並且有保費退回選項。另外,可能由於稅務問題,加拿大的分紅人壽保險與香港的儲蓄保險相比,並不提供在指定時間發放保證金額的功能。


  再以危疾保險為例,兩地的保障範圍和理賠標準差異較大。加拿大的危疾保障種類不如香港多,且危疾定義和賠償條件也不同。例如,香港大部分的保險公司會賠償未擴散的癌症,但在加拿大,只有惡性細胞不斷蔓延的致命性癌症才能申請賠償。此外,針對中風和心臟病,加拿大要求30天的存活期,而在香港,大部分危疾保險確診後患者仍然存活即可申請理賠,即使患者過世,賠償也會按人壽保險處理;但在加拿大則無法適用。


  在醫療保險方面,香港的保險主要涵蓋住院手術、意外醫療,通常是實報實銷或收入保障的形式。醫療保險還可以幫助減少報稅收入。而加拿大則接近全民醫保政策,大多數醫療費用由各省的政府承擔,對於處方藥物、牙科和眼科檢查等不在保障範圍內的費用,則可以選擇延伸醫療保險計劃(Extended Health Plan)來擴大保障範圍。


  雖然不同地區的保險產品和法律環境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價值觀和原則是相通的,例如未雨綢繆、資產增值、稅務策劃和風險管理。


  另一個關鍵點是稅務效益,尤其是在分紅人壽保險中的應用。加拿大的稅務環境使得保險經紀在銷售產品時,往往強調其節稅(省稅)功能。這種稅務優勢確實存在,特別是通過保險進行財富傳承和避免遺產認證等程序。其中一個策略是財產轉移計劃(Asset Transfer Strategy),即將財產分階段轉移到分紅人壽保險中,每年的紅利收入和現金價值的增值都免稅,且保險賠償金也無需報稅,還能繞過遺產認證等繁瑣手續,快速將財產轉移到指定受益人手中,這類似一份不需費用的遺囑。


  加拿大是一個高稅收國家,因此許多華人保險經紀會以節稅(省稅)作為推銷重點,強調各種策略和方法。但實際上,能在某些情況下有效提升稅務效益的往往是保險產品。因此,既然保險產品在合適情況下是一項良好的財務工具,為何要隱藏自己的專業身份呢?

撰文:Anson Cheung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