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吾家?

撰文

  在溫哥華生活了兩年,大致已適應了。有些人問我:「你喜歡這裡嗎?」我猶豫了一下,回答:「我並不討厭這個地方。」

  的確,這裡的環境、景色和氣候都不錯,人們大多是友善且容易相處。然而,這裡的物價高、工資低、沒效率,許多事情都不如在香港那麼便利,最重要的是,我仍沒有家的感覺。

  前陣子,我返港兩星期,探望家人和朋友,產生了一種特別的感受,讓我不禁思考:「何處是吾家?」回到老家,當然是熟悉和親切,儘管只是闊別了年半,卻莫名有了一絲陌生感。除了外在環境有所改變,我也不再是朋友生活圈的一部分。雖然彼此情誼不減,但共同話題少了,我著實感到自己在圈外。我還屬於那地方嗎?不完全是,畢竟我已離開,在外地生活。溫哥華是我的家嗎?似乎也不是,始終仍未有歸屬感。總之,感覺像是「兩頭不到岸」,有些懸空,不太踏實。

  最近無論在電台還是網路媒體,常提到全球最理想的生活城市,加拿大有好幾個城市位列前二十名,排名不錯。這些排名主要根據居住環境、教育及醫療、生活質素等外在條件,透過投票選出。然而,判斷一個城市是否理想,客觀條件固然重要,但關鍵的是個人的際遇和主觀感受。有些港人喜歡加拿大,享受這裡的生活,安然留下定居;有些卻認為加拿大「艱難大」,在這「萬稅之國」找不到老本行,收入僅夠糊口,難以適應,最終選擇回流香港。

  事實上,這世界並沒有完美的國家或城市,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問題,人的制度不可能完善,我們只能選擇相對好的地方安居樂業。

  我曾經見過一幅印象深刻的漫畫,描繪了天堂和地獄的景象。畫中的天堂與地獄場景相同︰幾個人圍坐在餐桌用餐,他們的餐具是一雙極長的筷子。地獄的畫面中,人們努力用長筷子夾取食物,但因無法送入口中而感到苦惱,有人還因此互相碰撞,引發衝突,鬧得不愉快。而天堂的畫面中,人們用長筷子把食物夾起,互相餵食,大家快樂地享用美食。

  雖然真正的天堂和地獄並非如此,但這幅畫讓人思考,兩者主要的區別在於人與人之間是否有愛。有首詩歌的歌詞這樣寫道︰「有你愛的地方就是天堂。」因此,比起周遭的環境,群體中是否有愛才是更重要,這會讓人置身在人間天堂,反之亦然。

  對我而言,「何處是吾家」是無所謂。人生短短數十年,在世不過是客旅,是寄居的。無論身處何地,只要能感受愛、活出愛就足夠了。沒有比較便沒有傷害,好好活在當下,享受生活,凡事謝恩。有一天,也許會達到「到處是吾家」的境界。

撰文:@hkbobo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