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重溫: 2024年3月

最心動的愛

第二期 Vol. 2

撰文

  最近看一套熱播中的韓劇,低谷醫生,講述兩個高材生,在人生低潮時相遇。女主角是天才醫生,自小在過渡期望中成長,為了達到別人的期望,她放棄了自己喜愛的食物,遊樂場、KTV,犧牲了一般青春時代的回憶。當他患有抑鬱症的時候,她媽媽完全未能接受:「全世界都可能患有抑鬱症,但一定不是你。」女主角感到憤怒:「我一直以來一個累了也不懂休息的人,難道現在連病也沒有權利嗎?」其後與男主角在外散心,直至到她收到母親的訊息:「比起我優秀的女兒,我更想要健康的女兒。」女主角崩潰地嚎哭起來。

  望子女成龍成鳳,是很多父母的期望。然而,他們真的是在意孩子的成功表現嗎?還是背後藏著自己的焦慮和想法?

  在輔導室中,往往會聽到看似過高期望背後的心聲。一位中學生勇敢地告訴父親:「雖然你口裡沒說,但你常常關注我的功課成績,讓我感到壓力。我也想做得好,你可否讓我慢慢來?」父親一面委屈的說:「我與媽媽從來沒有要求你考得好好的成績,只是你的功課做得亂七八糟,你這樣會給同學取笑,我不想我的兒子被人笑他蠢!」原來,父親因為有一次見兒子被同學取笑字體「醜」父親感到很尷尬。故他常看兒子的功課,其實是要執他的字,而不是著眼分數。父親的觀點是不要讓人取笑,這樣會影響人際關係,自我形象也會過低。父親內心是對兒子的社交產生的負面影響,產生極大的焦慮。

  不少父母也透露,要求孩子追求成績,是怕他們缺乏競爭力,輸在起跑線,日後難以在社會上與人爭一長短。然而,這些焦慮,要求、期望,也犧牲了親子的關係和快樂。

  一位單親母親,是在父母打罵下成長,但她從來沒有怨過父母,反而感謝父母令她堅強,以致面對婚姻失敗,仍能咬緊牙關,迎向一浪又一浪的挑戰。同樣,她也以這樣的教養方法教養孩子。直至兒子患有嚴重的情緒病,在發病的過程中當抱怨母親對他太過嚴格,母親真誠向孩子道歉,但同時覺得很委屈。

  做父母的確不容易,在每個年代都有學習的地方。以上兩個家庭,看似產生極大的矛盾衝突。但筆者見到,最後能夠叫關係復和,是因為當中彼此仍然感受到愛。

  「比起優秀的孩子,很多父母更想要健康快樂孩子。」

  愛到底是什麼?愛是一種關係,愛是願意去明白對方,然後作出適當的調識。

撰文:王文賢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