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重溫: 2024年3月

一起學做「溫柔」的父母

第二期 Vol. 2

撰文

  「溫柔」的父母不是怕事、妥協、息事寧人;乃是持守《聖經》真理原則來教導子女。若孩子有違反真理的行為,就要堅持不妥協;只有以真理教導孩子,才會獲得果效。我們如何才能成為「溫柔」的父母呢?

第一,要做「善解人意、通情達理」的父母
  有一對父母,女兒嫁給一位外國人,婚後丈夫被派往英國工作,後來女兒懷孕了。父母非常開心,打算在女兒生產時親自飛到英國照顧她坐月子。後來父母得知女婿會放假兩個月,在家專心照顧心愛的妻子和初生嬰兒。這對父母善解人意、通情達理,決定先不去打擾,待女婿恢復上班後,他們才迫不及待趕到英國,而且只住酒店,不給女兒、女婿增添壓力,並且在適當的時候離開。女兒女婿在日後帶著外孫來看望父母,並計劃把孩子留給他們代為照顧,然後兩人偷閒去渡假。這對父母開心地向女兒女婿道謝,感謝他們對父母的信任。這對父母真是善解人意,他們以同理心和女兒的意願(合理)為依歸,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避免貪求自己的方便,而主觀地把自己的喜好加諸在子女身上。我們相信孩子一定喜歡這種「溫柔」的父母。

第二,要「不惹人的氣」
  父母要妥善管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緒。聖經有經句說得非常貼切:「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智慧人的舌善發知識;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箴言十五章1-2節)無論子女用何種語氣向父母詢問,徵求父母的意見,父母都要平心靜氣地回答;即使子女態度不妥當,父母也要沉住氣,以情理兼備的溫和口吻回答。這並非委曲求全,卻能避免不少無謂的爭拗與衝突。尤其是在工作疲累時,更不要抱怨子女的行為,切記要努力做到不輕易發怒。可惜有些父母常常把自己的不滿情緒藉機會發洩出來,常惹子女無端被罵而生悶氣,進而引致惡劣的反應,抗議父母的態度,雙方關係俱受傷害。所以父母若能展示「溫柔」的氣質,必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第三,要「體諒子女」
  體諒包含諒解。不要以為成年人才有煩惱,其實孩子也要面對或處理不同的問題。當他們鬧情緒的時候,父母應以同理心、同情心看待子女所作的事或錯誤的決定,並以和善的話語勸喻指導,而非強烈責罵消滅他們的志氣,或傷害他們的自尊。這樣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大大傷害彼此之間的關係。

第四,要「有容忍之心,寬宏大量」
  「忍是睡火山,容是大海洋」。「忍」總會有忍無可忍的時候,但忍中若包含「容」,情況就很不一樣,因為其中有了寬宏大量的心。中國格言說:「君子有容人之量」,我們若有容人之心,就能接納孩子不同的處境。《聖經‧哥林多前書》十三章4-7節提到「愛是恆久忍耐」、「凡事包容」。我們愛孩子,不單滿足他們物質上的需要,更是在精神上支持、包容、接納,這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支持。當子女出現錯誤的行為,要給他們改過的機會,並且教導他們如何修正,不要只是責罵。看到他們軟弱的一面時,要接納他們的有限,並且幫助、扶持他們。就像主耶穌給那些做錯事的人有改過自新的機會,而真正的饒恕便是「溫柔」的表現。

第五,要「放下自我,做個柔和謙卑的父母」
  耶穌是「溫柔」的好榜樣。《馬太福音》十一章29節:「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可見溫柔是不帶怒氣,充滿平靜安息。耶穌基督的溫柔與一般人的溫柔不太一樣,基督的溫柔是願意順服神。當你順服、接納一個人的時候,就比較不會有成見,也就不會生氣。這段經文將溫柔和謙卑放在一起,「謙卑」是願意放下自己,順服神的話。人如何可以放下自己,就是要學習謙卑。我們可以透過讀經、禱告,明白神是創造者,自己是受造者,在神面前是那麼卑微,因此就不會驕傲自大了。透過神的話,我們的價值觀就會被神改變,也知道何時該生氣或不該生氣了。

  盼望每位家長都願意把學做「溫柔」的父母作為首要目標,學習有「溫柔」的內涵,把這顆種子放在自己和子女的心中,隨著我們的性格散發出來,給子女好榜樣;做個善解人意、處處為他人處境考慮、不惹子女生氣、體諒子女、有包容之心的父母。讓子女願意親近你,感到安全,又願意與父母溝通。你若能做到上述幾點,就間接或直接讓孩子也學到「溫柔」的德行了;這真是一件多美的事啊。

撰文:朱素英
作者簡介:朱素英,多倫多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