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次序

撰文

  打從我有記憶以來,教會就是我們一家每個星期天必定會去的地方。媽媽從小一直給我和妹妹灌輸一個概念:一定要去教會。星期天早上,不可貪睡或是懶惰,一定要去教會。媽媽說的時候語氣非常肯定,所以我知道這是一定要做的事,就像我不可以撒嬌不去上學一樣。就這樣,我養成了星期天去教會的習慣。

  小時候,她會提醒我們早一點起牀,在教會附近進吃我最愛的早餐;有時候又安排星期天下午有一些特別的節目。長大以後,我漸漸明白去教會是敬拜上帝。我開始領略崇拜詩歌中的內容,明白牧師或主日學老師的教導。媽媽說,天父會透過牧師或主日學老師來提醒和教導我們,我也慢慢有這樣的經歷。

  我慢慢也體會媽媽為甚麼要堅持去教會和每天靈修,這不僅是學習,也是享受,更是我們的優先次序(first priority)。因為我和妹妹都知道去教會的重要性,所以我們都不會安排活動在星期天早上,即使當天有特別的事,也會安排在下午。有時若要跟同學做project或開會,同學也會體諒我們不能赴約的原因。

  有位阿姨曾經打趣地問媽媽,星期日帶孩子去釣魚或郊遊,不是比去教會更開心嗎?媽媽回答說:「我們一家人去教會也很開心,心裡更感到平安。」

  我有個同學曾經因為考試或其他活動,沒有去教會參加崇拜,說是要爭取時間。其實不去教會那幾個小時,若沒有好好運用,睡個懶覺也就過去,倒不如去教會敬拜神,求天父賜聰明智慧和健康身體,溫習的效果說不定更好哩。我和妹妹非常明白和體會這個道理,所以從來不以此作為不去教會的藉口。去教會敬拜神這個習慣一定要保持,有了第一次的懶惰,就會再有躲懶不想去的念頭,慢慢就會離開教會。

  在開學前,教會的傳道人會跟大學生分享「怎麼可以幫助自己留在教會」。傳道人說過,教會對每個人都同樣重要,因為教會是一個讓人成長、讓人事奉、讓人互相幫忙和鼓勵的地方。希望有更多人可以被邀請回教會,也希望會有更多人一直留在教會。

圖片由Canva提供,特此鳴謝Studio Philippines

撰文:簡卓琳

作者簡介:簡卓琳,多倫多大學文學學士,Tyndale University教育學士,多倫多大學教育碩士、TESOL國際英語教師證書。有多年教授及統籌「情緒智能」(EQ)、「專注力」和「品德培育」的兒童課程,並參與編寫教材。曾任教小學、初中數學及兒童國語會話課程。先後為「天倫樂」及「親子雙月刊—加油站」撰寫文章。現職多倫多教育局公立小學教師。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