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管教

撰文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管教的定義是在心智和人格上訓練孩子,使他能成為一個能自制、有建設的社會份子。管教孩子,通常可以透過溝通的形式訓練孩子,包括:以身作則的榜樣、典範言詞的引導、寫出來的指導、口頭的要求、提供學習及有趣的經驗。管教是一個過程,容許孩子有嘗試和犯錯的機會。

  「管」是規範,「教」是教導,「管教」包括三個層面:1. 指導:將孩子應該知道的教導他。2. 訓練:給他時間,讓他將所學的實行出來。3. 矯正:在實踐的過程,孩子難免犯錯,那時便要矯正他,讓他有改過的機會。

  父母一般最易犯錯的地方,是事前未經指導和訓練,便立刻跳到矯正的層面,這往往讓自己和小孩產生挫敗感。很多時候,父母並非在「管」或「教」,而是停留在「責罵」、「責罰」的層面,難怪孩子無法配合父母的管教,父母也因為收不到管教的效果而陷入氣餒、沮喪的情緒。不管怎樣,兒女是神託付給父母的產業,父母就有責任作教導,有義務花心思教好孩子,有權利多作管教的工作。

  「寫出來的指導」是一個很不錯的默化教導,家長可以多加運用,把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寫下來,再配合小小的點綴(例如:加些可愛的圖案),吸引孩子看;看多了便受到默化,就自然願意行出來。父母既省心力,親子關係又不受影響,何樂而不為?

  現提供幾項「守則範例」供父母參考,然後再按不同實際需求,自擬守則讓子女遵守。父母應堅守原則,恩威並施;切忌朝令夕改,令孩子無所適從,更要說了就做。相信父母在謹守原則下,子女必有良好的改善及表現。

守則範例(僅供參考)

進食守則

  • 吃飯前洗手
  • 吃飯要開懷
  • 樣樣餸菜都嚐試
  • 飯後協助收拾餐具和桌面
  • 對煮飯的人說謝謝

進門守則

  • 鞋子脫後要放好
  • 衣服脫下要掛好
  • 別忘關門後取鑰匙
  • 進門後先與家人打招呼
  • 書包要放好
  • 午餐盒放在廚房

臥室守則

  • 物件用後歸回原位
  • 不要在床上/書桌進食
  • 衣服要掛好/疊好/放好
  • 物件要擺放整齊
  • 電腦開放時間:下午4-9點
  • 把握時間做功課和溫習
  • 晚上11點關燈就寢

  管教的目的,是訓練孩子成為一個有自律和自制的人,孩子的自律能力是從父母的教導和規範中建立。父母與孩子應從小建立密切的關係,當父母適當地運用權力,孩子自然接受父母的規範。若父母自行放棄應有的權力,孩子就漸漸地不尊重父母,不聽父母的話。管教是一門學問:要了解孩子,才能有效地管教他們。父母的管教態度,也影響子女身心和人格的發展。不同的管教態度,對子女產生不同的影響。

從聖經的話語中,讓我們思想上帝怎樣看「管教」:

  1.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廿二6)
  2. 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言十三24)
  3. 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言十九18)
  4. 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遠遠趕除。(箴言廿二15)
  5. 喜愛管教的,就是喜愛知識。(箴言十二1)
  6. 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箴言廿九17)
  7. 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希伯來書十二5)
  8. 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希伯來書十二6)

  上帝將兒女賞賜給我們,要我們以主之道教導和關愛子女,並且指示他們如何跟隨服從並順服主。願天下父母建立一個合神心意的管教方式,榮神益人。

圖片由Canva提供,特此鳴謝Odua Images

撰文:朱素英
作者簡介:朱素英,多倫多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