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的政治舞台上,美國大選的過程和結果總是牽動人心。關注的背後,是各種不同世界觀的搏弈和碰撞。「碰撞」在所難免,因為人與人之間的身份認同、利益傾向、道德判斷和社會認知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價值觀的碰撞和交鋒就一定意味著要撕裂嗎?
是撕裂和爭吵,還是尊重與探討?值得我們深思。
聖經裡面有這樣的教導:「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歌羅西書四6)這樣的教導可能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在我們面對不同意見時,如何溫柔、堅定,但也克制地表達我們與對方相左的意見,是一個並不容易,但值得學習的功課。
從參選的雙方來看「尊重」
競爭的激烈性常常讓人覺得政治人物之間的關係只能是對立、敵對和不和。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在競爭背後,政治人物之間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和諧關係,這不僅體現了他們作為公共人物的修養,也展現了「建立和諧關係的藝術」。即使他們的立場和政策南轅北轍,甚至在公眾面前有時表現出針鋒相對的態度,但在一些關鍵時刻,他們也會展示出人性化的一面,體現了彼此之間的尊重和善意。
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儘管拜登與川普分別代表不同的政治派別,並在競選中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但當川普在賓夕法尼亞的集會中遭遇暗殺未遂時,拜登和副總統賀錦麗都表達了對川普安然無恙的關心。這一事件表明了在美國政治制度中的一個重要原則──無論政治立場如何,「暴力」都不應成為政治表達的手段。
拜登在事後的聲明中指出,政治暴力不應存在於美國社會,他感謝川普沒有受到嚴重傷害。這一反應不僅是對事件的一個簡短表態,更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在政治對立中,候選人之間仍然可以保持基本的禮節和人性化的關懷。這種對手之間的關心,並不是為了在選民面前做表面功夫,而是體現了政治人物在面對重大事件時的責任感和對國家團結的支持。
賀錦麗同樣也發表了類似的言論,她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暴力在美國沒有立足之地。」儘管在政治立場上兩者大相徑庭,但在面對國家重要人物遭遇暴力時,對生命的尊重,是被放在第一位來考量的。
此外,在川普與賀錦麗的一場電視辯論中。雖然兩人分別代表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利益,辯論的過程中也不乏激烈的言辭交鋒,但在辯論開始時,賀錦麗主動走向川普,伸出手與他握手。這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號:即使在最具對抗性的政治環境中,政治人物之間仍然可以通過簡單的禮貌行為,展現出彼此的尊重。
握手不僅僅是一種禮節,也是一種傳遞善意和意圖的象徵。在一個激烈的政治競爭環境中,即使兩人意見不合,仍可以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是和諧關係建立的基礎,也是政治對話的前提。
從政治參與的個體來看「尊重」
在每一次的政治選舉活動中,我們痛心地看到,因為所投「選票」的不同,衝突和撕裂可能無處不在。有時候,幾十年的情誼會因為政見不合,選票不一樣,或者僅僅是觀點不一致,就互罵一句「你傻」而互相拉黑,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再無來往,此種情況頻頻見諸於朋友間,甚至夫妻、父母和孩子間。
聖經給了我們一個「罪」的視角,讓我們知道一個真相:人總是喜歡從「自我」的立場來看問題。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的有限,才可能謙卑地參與一個有意義的對話。選票和觀點的不一致,不應該成為人互罵的標誌。
在面對一些道德議題時,即使我們真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觀點,我們也可以追求一種更為智慧的方法,來溝通和表達我們的觀點,因為衝突和對立,只會帶來更大的撕裂和傷痕,而尊重和對話才可能造就人。
這句聖經的話,也許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箴言廿五11)
撰文:曾廣文